在疫情最吃劲的时刻,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大管理干部在关键时刻服从市委组织部和各区、街镇的调派,积极下沉到街镇、社区全力支援基层一线抗疫工作,与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发挥专业特色,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力量。截至4月2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下沉一线干部54人,分别支援10个区所属的街道、居民区。本次支援最多的区是浦东新区,共38人。工作在隔离酒店的4人,街镇一级的24人,居委的26人;正处级干部12人,副处级干部10人,科及科以下32人。他们与街道、社区干部一起筑起红色堡垒、筑牢疫情防线。
从方舱“建设者”到特殊人群“转运者”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陶思亮4月17日接到指令,到张江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报到地点为“某方舱”。一路上,他还在为自己非医学专业背景出身有所担心,怕发挥作用不够。到了工作地点,眼前是一批集装箱货车,地上是床板、床上用品等等,原来是直接参与到方舱的改建。男同志负责搬运、拼装、安全检查等工作,女同志负责打扫卫生、铺床上用品、摆放生活用品。在此过程中,陶思亮同志的“流水线设计”和“拼装”等建议得到了采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超预期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4月18日,陶思亮同志接到指令统筹至北蔡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北蔡是下辖69个村居、拥有30万人口的浦东中部重镇,疫情形势非常严峻。一到北蔡,他被安排到转运组,办公室里大家忙到连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经过短暂培训,他加入到了特殊人群(80岁以上老人、孕妇、7岁以下小孩)及危重病人的转运工作。在熟悉工作后,他用自己所擅长的Xmind软件快速完成了“特殊人群转运”“危重病人转运”等工作的思维导图,分享给工作组同志。面对120平台和特殊方舱的有限资源,如何实现特殊人群和危重病人的精准区分,他和团队成员一起联系居委,认真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同时把情况向浦东新区120平台及方舱调配平台相关同志进行沟通、汇报、协调。经过近2天时间的努力,他们进一步优化了人群分类,减少了对120资源的挤兑,争取了较多特殊方舱资源,提高了对特殊人群的照顾。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单少军同志对他说:“你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来的,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陶思亮同志秉承“革命同志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原则,服从组织调配,在多个岗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发挥专业优势提升服务能级
交叉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姚晓峰,在小区封闭伊始,就积极响应组织号召,通过“先锋上海”向所居住的康桥半岛居民委员会报到,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排摸小区住户情况、参加核酸抗原检测工作、分发保障物资、帮助身边困难群体,每一处“战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市委组织部发出支援一线疫情防控的征调令后,他第一时间报名,连夜收拾行装,后根据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的安排立刻奔赴康桥镇报到。康桥镇辖区内有居民30多万人,当前医疗资源比较匮乏,只拥有一个社区医疗中心,群众的求医问药遇到了很多困难,医疗保障任务吃紧。下沉康桥镇抗疫临时党委后,姚晓峰担任党委委员,负责“健康守护”及“关爱帮困”专项工作。他和临时党委的同志们一起发动下沉党员干部组建工作团队,建强社区原有的相关志愿者团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姚晓峰同志重点跟进群众反映难以配到的急需药物,努力搜寻渠道信息,解除群众的断药忧患,动员身边的同事、朋友,牵头组建专业性的医疗保障技术专班融入康桥镇原有的医疗保障工作组,协助优化工作流程,搜集整理各类医药信息,提供专业建议,助力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
中医博士化身大白
人事处人才办公室主任黄景斌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和祝桥镇党办取得了联系,连夜收拾行囊,次日早上8点赶到祝桥镇“江蓉酒店”集中隔离点集结报到。在祝桥镇党委的部署下,他担任下沉祝桥镇干部抗疫临时党委委员及祝桥镇驻江蓉酒店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在支部书记带领下,针对隔离点条件所限,以及患者普遍年龄大且部分患有基础性疾病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工作通报、建立值班台账、回应患者需求、协助核酸检测等工作。作为中医学博士的黄景斌同志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建议连花清瘟的合理使用、黄连素等药物的科学储备,向同学同行咨询打听新冠定点医院透析床位等信息。对于隔离点消防设施、外排管道、垃圾存放点等风险点给予合理建议。积极响应镇党委对下沉干部“今天我上岗你休息”工作倡议,主动学习并承担隔离点外场消杀、物资转运分发、值班等工作,关心关爱社区一线团队同志,让祝桥镇已经奋战多时的基层干部得到休整,获得缓冲的时间。
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出一份力
财务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心说“我想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出一份力’”,在4月6日她主动加入了所在小区物资配发组,当晚就参与了配送物资的任务,她曾在32度高温的中午和大雨的深夜积极完成分装和配送任务。在接到市委组织部通知后张心同志即到所在居委报到,当天就换上大白服加入了核酸检测小组,依次引导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因小区还是封控区,几乎每天都要做核酸,她无论是负责引导、登记,还是负责样本封箱数据上传、送箱及采样汇总数据上报等工作都一丝不苟。此外她还加入了所在小区的配药组,帮助小区有配药需求的居民,因为每个小区派人手去一次医院实属不易,每次都要带上好多张居民的医保卡,尽可能满足居民的用药需求。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干部、党员服从大局,走出自己的“小家”服务“大家”,将持续发挥专业特色,为基层一线的群众服务,为全市一盘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