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卫党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点点星光,汇成星河——曙光西院定点医院中的那些共产党员们

发布时间:2022-05-20

当夜晚降临,星星就会绽放光彩。在曙光医院西院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每一位共产党员,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那一抹抹光,是党旗下的星光。

点点星光,汇成星河,于黑暗中指明前行的方向,照亮整片夜空。

微光成炬,星火燎原,于逆境中担起抗疫的责任,党旗飘扬一线。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相信“曙光”一定会来!



心脏血管的“开路先锋”

——心血管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黄宇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无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是作为医务工作者,都应该冲在最前面,治疗好患病的老人,保护好我们的后方。生命至上,任何都不能代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每一份托付全力以赴。

心血管科黄宇作为曙光西院定点医院专家组成员,除了日常的三班值班,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负责心血管科的分诊和急会诊。5月3日接诊的一位患者,通过黄宇医师查看、了解病情,综合各方面临床资料,高度怀疑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高危胸痛患者,病情极不稳定,随时有病情加重甚至猝死的风险。黄宇医生带领医护团队争分夺秒,密切配合,为患者成功实施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打通几乎闭塞的血管,终于使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家属通过电话得知手术成功,泣不成声,不停地说着感谢。术后查房,病人第一眼就认出了穿着防护服的黄宇医师。他郑重地对医生们说:“是你们冒风险为我手术,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无影灯下的“幕后英雄”

——麻醉科医师李贺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快1个月了。从一开始的略有彷徨,到现在与病毒“正面硬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冲在最前线是理所应当的。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这些危重患者,希望他们能够早日康复,那么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在曙光西院转为定点医院的初期,麻醉科急救小组人手不足,麻醉科医师李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另一位党员刘延军一起主动承担起急救小组夜班轮值工作,每天近20个小时驻守在西院,时刻待命,冲锋在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在定点医院的手术中,麻醉医生身穿“大白”、戴上三层外科手套完成各类操作,坚守在闷热的环境中严密监测患者,等患者苏醒并安全返回病房才能出舱,此时他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他们是无影灯下的“幕后英雄”。目前麻醉科急救小组在副主任唐炜的带领下,完成近30例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抢救和近2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并为新冠患者的急诊手术提供麻醉保障。李贺医师还参与制定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院内气管插管急救流程》,为定点医院的患者救治贡献力量。


二度守护患者的“刀锋战士”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阎良

接到消息时,第一反应是义不容辞。作为党员医生,有一种使命感,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组织可以派我到病人最危重的地方,最需要的地方。第二个想法是有些忐忑,因为要准备和等待,不知道面对定点医院的患者和原来会有什么不同。等到真正开展工作,看到许多重症的患者,心里的念头只有一个,就是尽力救治。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阎良入驻医院重症病区,在救治重症患者的同时,还兼顾专业特长的发挥,进行缝合、换药、引流及胆囊炎等外科疾病处理。有一位直肠癌术后的老年患者,在感染后非常担心定点医院的治疗措施和环境情况。当他被转运到曙光西院定点医院,看到阎良医生后说“2年前就是在这里,就是你给我开的刀。现在我看到你,真的非常非常安心,担心和害怕都没有了,感觉很放心。”在治疗新冠的同时,阎良医师还为这位患者进行了术后的随访。作为一名二孩爸爸,阎医生时刻记着女儿对她说的“爸爸,一定要在我6月过生日之前平安回来。”他严谨、细致地做好防疫、尽全力开展救治工作,这是他对女儿的承诺。


穿梭黑白画面的“重症之眼”

——超声一科主治医师 高志玲

定点医院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惧艰难,勇于迎难而上,争取早日打赢这场战斗。

定点医院超声科工作开展之初,为了给临床各区提供更多便捷,超声一科主治医师高志玲积极与各科室沟通,建立通畅检查流程,并根据临床需求进行合理时间安排,确保及时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检查。5月3日一位右下腹疼痛患者转运到我院。经多科会诊后,需马上行超声引导下盆腔脓肿穿刺引流术。高志玲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投入急救。身穿防护服时手术操作难度超乎寻常,穿刺操作时移动不便,面屏起雾手术视野不清,但她克服困难,在操作中屏住呼吸,待面屏清晰的片刻间,立即将穿刺针快速精准放置到脓肿区,引流出脓性液体后,即刻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每次当班,高志玲都全身心投入到超声画面中,通过针对性扫查,得出主要诊断信息,能快速评估病情,“重症之眼”为危急重症患者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奔赴前线“最可爱的人”

——骨一科副主任医师王聪

在定点医院组建报名伊始,作为一名17年军龄的转业军人,也作为一名老党员,不惧艰险,主动请战,冲锋一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2020年曾经所在的部队去支援武汉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当时已经转业的我深感没有奔赴一线的遗憾。今天能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贡献力量、参与抗疫,感到意义非凡、责任重大。

对于骨一科副主任医师王聪而言,“首战用我,敢打硬仗”的军人本色从未改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初心从未忘记。作为骨科的专科医生,对于老年重症的诊治知识相对薄弱,但在临时党支部书记、区长吴欢和高建东、计高荣等专家指导下,获益良多,能很好地与同事们共同协作诊治患者。最让王聪感触的是定点医院患者对医务人员们真挚的感谢。1位83岁的患者,长期卧床,半身不遂,在120转运出院时,医务人员齐心协力地护送她上救护车,在车门关上的一刹那,平日里淡漠的老奶奶,非常吃力地挥手向大家感谢和道别,这一幕让人倍感欣慰,更深受鼓舞。当王聪第一次穿着“大白”进舱开展工作时,背上写的是“王聪、梵、媛加油”,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带着两个女儿的期许和爱,奔赴战场。


勇往直前的中医战“疫”人

——呼吸科主治医师张艺宝

不管这场战斗有多难,作为共产党人、医务工作者就应该勇往直前,相信在大家齐心协力的救治下,更多的患者会康复出院。我们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呼吸科主治医师张艺宝所在的曙光西院定点医院三病区主要是以老龄和重症患者比较多。有些呼吸衰竭的病患需要用到高流量的吸氧。在他查房时,会对每一位患者逐个检查,高流量吸氧装置是否正常,患者能否耐受,指氧和血气指标是否良好,是否有俯卧位通气等,尽量把工作做到细致。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张艺宝与护士、志愿者等一同悉心照料自理能力不足患者的饮食起居,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出院。曙光医院作为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张艺宝等同志们在呼吸科主任张炜的带领下,充分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患者开具一人一方,帮助退热通腑,加速康复。


久经沙场的护理老将

——西院十一病区主管护师郭彩霞

作为参加过2003年非典的我,清晰记得当初给病人测体温时,拿着体温的手是颤抖的!时隔19年,当我再一次投身抗疫一线时,多了几分从容和淡定。带着这份心情,在曙光西院定点医院,带好年轻的护士们,尽己所能服务病患。

2003年,郭彩霞曾经在通州市人民医院工作参加了抗击非典的一线工作。初次上“战场”的她有着担心和害怕,但是此次她进入曙光西院定点医院再次面对疫情,心里却很笃定。在她看来,虽然形势是严峻的,但是战胜害怕和畏惧、认真做好防护和规范操作才是当下最重要、最有效的。她把自己亲身经历分享给年轻的护士们,指导她们穿脱防护服的细节,缓解她们紧张的心情。在工作中,面对耳背的百岁老人,她耐心沟通、细心解释、贴心照顾,时刻把患者放在首位。在进入定点医院之前,郭彩霞还是社区的志愿者,虽然今年1月因为腿部骨折,一直病假在家,但是当社区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积极康复锻炼,早早地脱了拐杖,参与到社区的防疫志愿工作中。家里的孩子说妈妈是一个“自己好了,也希望别人好,更希望社会好,非常有责任感的人”。


坚守一线的硬核妈妈

——肾病科主治医师兰天鹰

我和孩子爸爸两个人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两个孩子都是辛苦两边的老人在照顾。我们科室除了我还有其他双医务职工家庭,虽然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所有人都在不同岗位上坚守着。

兰天鹰自3月起在曙光东院收治透析患者,开展发热门诊紧急CRRT治疗,并和科室团队一起为外院病人加班做透析治疗,持续到凌晨。随后,她前往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支援,配合完成一系列定点医院“开荒”工作,包括病人安排,信息化处理等,开展血透治疗2周。之后,她又来到曙光西院定点医院,主要负责血透室的具体工作,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岗位上。她的先生邓真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目前在宝山体育中心集中收治点工作,与团队一起负责近500人的医疗诊治,核酸检测,危急重症转诊,病人转舱,方舱出院审核等事宜。夫妻两人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托给老人照顾。一家四口都是通过视频的方式才能见上面,每次都是依依不舍。虽然面对种种困难和不易,但他们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就如同抗疫一线的每一位战士。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