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组织工作丨基础医学院党委:岐黄仁心 在抗疫中践行初心使命

发布时间:2020-04-3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积极发挥组织效能,动员广大师生党员在疫情面前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勇敢战疫 发挥组织“向心力”


学院党委第一时间线上研讨部署战“疫”工作,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利用强国视频会议、腾讯会议、微信群等,依托党员重点发言、支部集体讨论、连线援鄂党员、支部书记总结等形式,引领广大师生党员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重要考场。学院各党支部围绕“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组织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畅谈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党员师生们主动捐款捐物,积极参与社区登记、消毒、测量体温、线上门诊、心理义诊等志愿服务。承办第102期发展对象“云”学习班,围绕“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成才奉”主题,组织学员学习本校新冠肺炎疫情救治防控先进事迹,连线访谈抗疫一线医护工作者,让疫情防控成为锤炼党性、激扬青春的“大课”。学院各团支部通过开展“温暖回家路”线下志愿者服务活动“岐黄筑梦·齐心抗疫”线上打卡活动等,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思想引领。


因时而变 防疫化为育人契机


课程思政是基础医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学院党委提出,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要做好“三个结合”,即与学习领会疫情防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相结合;与全国人民众志成诚抗击疫情特别是本系统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相结合;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相结合,把引领正确价值、筑牢理想信念作为课堂教学的鲜亮底色,真正用活疫情防控这部鲜活教科书,将疫情危机转化为育人契机,画出教书育人的最大同心圆。

学院教师积极响应。温病教研室的老师撰写近年来医务工作者抗击外感热病的先进事迹,中医诊断教研室王忆勤教授引导学生思考疫情下中医诊断相关技术的创新应用场景,学生们置身于现实和历史情境中,潜移默化中习得了“大医精诚”的中医精神。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结合中医学专业知识分析疫情,引导学生思考中医药在抗击疫情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确切疗效,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中医药文化自信,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和报国志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号召全院教师立足学科特点,结合疫情发展实际,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和独特优势,将“传承精华,守正创”落实到抗击疫情的实际行动中。基础医学院党委带领各经典学科带头人及时应战、积极行动,学院老中青中医人纷纷开展科研攻关和撰文立著。在抗疫精神的激励下,科研进度显著提升,科研创新成效卓著。科研工作者们从不同角度阐释蕴含在中医经典中的智慧,为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增进中国人民健康和全球健康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其中,学院党员干部和教师,带领师生团队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今年已75岁的学校终身教授、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教授,疫情初期,就率领攻坚团队从中医经典角度认识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发表《从〈内经〉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与养》等多篇论文,被“学习强”转载,在全国产生影响。校原党委委员、基础医学院院长、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张再良教授撰文《疫病的三个高峰与中医临床的步伐》,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转载于“中国中医”平台。学院党委书记陈晓教授以《内经》“肺”为源,追踪历代“肺”证治,为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提供经典理论支撑。上海市“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何建成教授从细胞因子风暴角度探讨新冠肺炎重症的中医药治疗思路。

在科研攻关方面,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家佗教授将研发成果“中医舌诊”送至武汉雷神山医院为患者釆集舌象图像,为中医专家隔离区外会诊施治、专家远程会诊提供技术支持。学院副院长郑月娟教授主持新冠肺炎攻关项目,带领科研团队加班加点,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

在国际防疫方面,基础医学院党委防疫工作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温病教研室杨爱东教授,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参与《新冠肺炎中医防治读本》的编撰工作,昼夜奋战、数易其稿,后又与学校外语教学中心翻译团队合作,迅速完成该书英译工作,为国际抗疫贡献中医智慧。